最後更新日期: 2022年10月6日
比特幣(Bitcoin)當前市值超過 12 兆台幣。全球百大跨國金融集團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及眾多金融機構,陸續投資加密貨幣市場,其中摩根大通 注資高達 650 萬美元。在 2021 年,約有 1 億 6 千萬人 持有比特幣。在美國有高達 4600 萬人持有比特幣,其人數約為 美股總開戶人數 的三分之一。
究竟比特幣的魅力在哪裡?能讓企業靠攏、大眾購入,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比特幣的神秘面紗吧!
一、支付系統
我們都知道透過傳統銀行轉帳需要支付手續費,如果在電商消費刷卡,更會被發卡商、電商平台再抽一筆。綜觀所有轉帳方式,當中手續費最高就是跨國轉帳。不過,如果我們使用區塊鏈跨國轉帳或支付,將省下許多手續費。
傳統跨國轉帳流程如下圖。當我們要將國內 A 銀行的錢,轉到國外 B 銀行,為了符合各國不同的法規,需要經過大量人工審核。光是辦理銀行帳戶,就要經過複雜手續,除了相當不便之外,也非常消耗人力、物力。
比特幣的本質是互聯網電子支付系統,它改善了許多傳統金融的缺點。比特幣創新的區塊鏈電子支付系統,建立了一套不需要銀行或政府審核,就能讓人們快速跨國轉帳的方式。整個過程相較於傳統跨國轉帳,顯得簡單許多。
比特幣轉帳的手續費,並不會因為轉帳金額大小而改變。但傳統跨國轉帳,不僅要支付 數百元以上 的手續費,同時也要負擔沉重的稅務。此外跨國轉帳需要花費 1~2 個工作天,但使用比特幣轉帳,最慢 30 分鐘就會到帳,而且周末和晚上也能即時轉帳。另外,創建比特幣錢包,在家裡就可以完成所有程序,簡單又快速。
總結使用比特幣跨國轉帳,有以下好處:
- 低廉的手續費
- 無國界快速到帳
- 24 小時隨時可以轉帳
- 創建錢包簡單快速
二、去中心化
當我們把資產存進銀行,必須承擔「銀行倒閉」或「政府法規」,造成個人資產無法提領的風險。近期中國河南銀行倒閉,用戶求償無門,存在裡面的個人資產 瞬間化為烏有。而烏克蘭在開戰時,就曾 限制提領現金,金融系統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由於比特幣系統不被任何銀行及政府介入,我們的比特幣錢包,也不需要託管給任何機構。所以既使上述的情況發生,只要能連上互聯網的地方,我們都可以自由使用手中的比特幣。
我們銀行帳戶的個資和交易紀錄,都交由政府和銀行保管和審查,這讓個資 一直被暴露 在外洩的風險中,甚至政府有權直接 凍結我們的帳戶。這就是中心化金融體系的弊病。
比特幣則截然不同,不但創建錢包時採完全匿名制,杜絕了個資洩漏的風險。在區塊鏈上的資訊也公開透明,可供所有人查詢。人人都有權成為維護區塊鏈的礦工,因此區塊鏈的所有權是分散的。比特幣是目前公認最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
總結使用比特幣這樣的去中心化數位資產,有以下好處:
- 無需承擔銀行倒閉的風險
- 不受政府法規的限制
- 低隱私暴露
- 資訊公開透明
- 政府無權凍結帳戶
三、稀缺性
美國央行 每年都在不斷印鈔,全球通貨膨脹讓我們存款越來越薄。人們需要能實現價值儲存的資產,協助我們抵抗通膨。其實比特幣和黃金有許多相似之處,彼此各有優劣,因此比特幣被認為具有價值儲存的潛力,甚至能成為「更好的黃金」。
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比特幣的特性:
一、供應有限:最大供應量為 2,100 萬顆,預計 2140 年所有比特幣皆會被開採完畢。
二、不可複製性:所有交易都於區塊鏈鏈上進行,因此無法複製比特幣。
三、通縮機制:每次比特幣給礦工的獎勵,約四年減半一次。
比特幣的總量有限,而且每年開採的比特幣只會越來越少,所以比特幣具有稀缺性。但這僅僅是比特幣被稱為「數位黃金」的諸多原因之一,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從歷史數據來看,黃金價格相對穩定;比特幣價格容易暴漲暴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普遍認為黃金是低風險資產;比特幣是高風險資產。黃金與人類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淵源,認為黃金具有價值儲存特性的人,依然佔大多數。相較之下,比特幣的共識價值仍在建立。所以與黃金擁有相似特性的比特幣,其市值仍不到黃金的百分之五。
另一方面,比特幣市場流動性比黃金還高。因為大量的實體黃金,無法快速交易與轉移。而黃金存摺屬於託管黃金,是黃金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性質較接近於黃金期貨,屬於中心化資產。需要額外承擔「銀行倒閉」、「政府法規」的風險。
越來越多國家 支持使用比特幣 在實體店面消費。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就可以使用比特幣。再加上日益蓬勃的區塊鏈產業,讓比特幣的應用價值大幅上升。所以有些人認為,比特幣不只是「數位黃金」,在未來甚至有可能成為「更好的黃金」。
小結
本篇文章介紹了三個比特幣的價值來源,以及它的特性。比特幣跟黃金一樣,雖然無法為持有者創造現金流,但具有稀缺性且不會耗損的特性,且比特幣還擁有電子支付的功能,和本篇文章所述的諸多優點,能確實改善我們的生活,這些就是它的價值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