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習生 AMA|從幣圈小白到派網戰神,交易不只是數字,更是一種心法修行 ft 安德魯

鏈習生 AMA|從幣圈小白到派網戰神,交易不只是數字,更是一種心法修行 ft 安德魯

最後更新日期:2025 年 9 月 30 日

新的一期「鏈習生 AMA」線上語音訪談,邀請到腦哥/鏈習生社群貢獻者、交易實作型玩家 @安德魯 來作客!

從技術分析門外漢,到通過派網「交易戰神」計畫的實戰選手,安德魯一路摸索出自己的交易節奏與心法。他不是靠運氣爆擊,也不是死背指標,而是靠「一筆一筆交易練出來」。這場活動,我們將從安德魯的心路歷程聊起,派網戰神計畫是啥?實戰策略與操作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與突破。

讓我們用文字一起來重溫現場。


人物訪談

1・歡迎安德魯!先跟聽眾打聲招呼,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入幣圈的?

【安德魯 🙋】

大家好,我是 Andruw。其實我踏入幣圈的契機蠻特別的,算是某天在思考人生時,突然意識到自己還有什麼沒嘗試過。結果就這樣誤打誤撞,走進了加密世界。

當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 Joeman 拍攝的比特幣/以太幣挖礦影片,讓我興起了好奇心;我就開始在 YouTube 上搜尋「虛擬貨幣」,一路看到了腦哥的影片;雖然也有看邦妮的分享,但腦哥從「怎麼開戶」開始講起,步驟簡單又好懂,對我這種新手來說非常實用。於是,我就開始實際嘗試。

更幸運的是,我加入了鏈習生的 LINE 群。裡面很多前輩都非常熱心,有問必答。記得第一次參加週五 AMA,剛好提到跟呢喃貓團隊合辦課程的活動,最後在折扣碼截止前買下了課程。它是預錄制影片,配合社群有持續跟進,讓我從中學到很多,包括「擼空投」和「跨交易所套利」這些完全沒接觸過的知識,視野真的被打開了。

這是我第一個真正自主投資的市場。以前只是透過投資型保單做理財,但進到鏈習生社群後,我的幣圈之路有了很好的開端。之前也很榮幸成為社群的貢獻者,希望能在有限的能力中幫助更多新手。我常說的一句話是:

「我不是大佬,但只要你願意學,你也會成為大佬。」


2・來破題!能不能為我們簡介派網「交易戰神」計畫是在做什麼?

【安德魯 🙋】

派網「交易戰神」這個計畫,核心就是讓本金不多的人,也能有機會拿到額外的資金來操作。但同時會有一套考核機制,要求你必須證明自己具備盈利能力與風險控制能力

其實這類方案在其他平台也有,例如 propw、CoinW、Topsteps、Vanbit 等,不過派網的版本做了蠻多優化——其中最大差別就是:可以持倉過夜——這點比起其他平台友善很多;因為在其他平台可能在隔天的某個時段就會將你強制平倉,結果常常錯過一整個大波段的行情。派網的設計,讓交易員能有更多靈活空間。

至於相關的說明和規則,官方網站有完整文件,也有專門成立的「交易戰神群組」,裡面大家會討論很多交易策略與經驗分享。對交易感興趣的朋友們,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計畫。


3・那你這次參加交易戰神,動機是什麼?是早就設定目標,還是一時興起?

【安德魯 🙋】

老實說,我參加交易戰神比較偏向「一時興起」。

以前我在看一些技術分析影片時,像是 SMC(聰明錢策略)、青羽、Meow 的教學,還有 Algo 的型態學;SMC 的 KOL 曾經推薦過一個 Topsteps 的挑戰計畫,不過那主要是針對外匯的。我覺得跟加密貨幣還是有些差異,所以當時只是記在心裡,沒有特別投入。

直到後來看到派網推出「交易戰神」這個計畫,才覺得可以嘗試看看。

剛好這也是派網新進交易員 Vincent(文森晃)發起的新企劃,我算是最早一批參加的「白老鼠」

參加之後,陸續也認識了幾位派網分析師,甚至成為朋友。大家會私下討論盤面的看法,他們也常常出現在派網官方直播裡。如果有興趣的人,其實很值得花時間去看這些直播,雖然剛開始可能聽不太懂解盤的術語,但久了會慢慢建立自己的觀點,並嘗試帶入交易。

在挑戰過程中,我也會參考一些前輩的經驗。像 Algo 是實戰營的講師之一,Meow 則是腦哥最早社群裡的資深交易員。兩位的直播對我的交易生涯幫助都很大,讓我在參與計畫時更有方向。


4・你當時參加的是哪一種模式(它們差在哪),有特別考量過嗎?

【安德魯 🙋】

我當時選擇的是 50U 模式,也就是最簡單的版本。因為當時最低門檻就是 50U,而第一階段只需要做到 400U 盈利 就能過關,相對比較容易一些。

老實說,當初我還沒有屬於自己的交易系統,所以單純想挑戰一個門檻低一點的方案。後來派網把規則調整成兩階段:Step1 要達成 500U 盈利,Step2 再達成 250U 盈利,難度比最初版本稍微提高。

目前如果有朋友想參加的話,還有一個 10U 模式,總資金規模是 1000U。可能有人會覺得「1000U 也沒多少」,但其實這樣的挑戰很適合用來建立一套完整的交易系統,同時練習風控

因為如果直接拿真實本金去試錯,可能會磨損資金、消耗心態和時間。透過這樣的制度,你能在可控範圍內學習如何養成穩定的操作習慣。


5・交易戰神支持蠻多交易策略(分倉模式、五倍槓桿、市價及限價單⋯⋯),你都是怎麼操作的,想聽聽你的心得。

【安德魯 🙋】

因為我是最早一批「白老鼠」,所以一開始的功能其實還不完善。

最早只能用市價單,而且滑點非常大,常常成交價格偏離預期。再加上平倉速度有時會慢到讓人崩潰,真的是差點要讓人哭出來啊(笑)。

限價單則是後來才加進來的功能,主要是因為很多參加的朋友不斷反映需求,才促使負責專案的交易員去優化。不過我自己用限價單的經驗不多,還曾經鬧過一次笑話:我掛了一張比市價還高的限價單,結果一進場就直接打到止損出場。

後來才弄明白,限價單要掛在市價以下才有效;如果要掛在市價之上,就必須設成條件單,但派網「交易戰神」目前不支援條件單。這次經驗算是花錢買教訓。

操作上,我自己習慣使用 5 倍槓桿。進場前,一定會先設定止損點,再依照這個止損點去決定倉位大小。這樣能避免因為情緒或貪心而讓風險失控。對我來說,槓桿和倉位不是隨便選,而是要配合風控規劃,這才是能長期走下去的關鍵。


6・整個挑戰期間,你認為最難的是哪一段?有沒有哪次虧損或決策特別印象深刻?

【安德魯 🙋】

最難的地方,對我來說是在第一關

那時候盈利額的要求就是一個挑戰,加上初期系統還不完善,甚至因為分潤的問題導致一度無法出金,讓我心裡壓力很大。雖然現在這些問題都已經解決,但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卡關點。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參加挑戰時的某一晚。當時我已退無可退,心裡覺得「不成功便成仁」。結果當晚盤面偏空,我決定果斷做空。凌晨醒來一看,幣圈真的狂跌,股市也一樣跌停。這一波做空,直接讓我一次通過第一、二階段,也讓我對交易產生了更深的信心。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交易不是靠運氣,而是需要判斷和果斷。

不過回頭看,剛開始的我也走過不少彎路。當時一直在追尋「最強的交易方法」,希望能短時間內獲取巨大獲利,於是拼命看各種 YouTube 教學,研究指標像是均線、MACD、RSI、KDJ、SAR、布林帶等等;我的設備也很簡陋,只有一支手機和派網的盤面,幾乎只能靠指標硬撐。比起現在真的克難許多。直到後來挑戰成功,還是請奶昔推薦我該買哪台電腦,才真正開始有比較齊全的交易工具。

這段過程雖然艱辛,但也讓我體會到,工具可以幫忙,但決策與紀律才是交易能走長遠的核心


7・最終,你通過了交易戰神的考核,參加前 vs 參加後,你覺得你最重大的改變是什麼?你在這段過程中得到哪些收穫?

【安德魯 🙋】

參加前後最大的差別,是我對「交易心態」和「風險管理」有了全新的體悟。過去我會覺得交易就是抓到機會、盡量多賺,但在挑戰過程中,逐漸學到更多實戰的細節。

  • 第一,如何不 FOMO

有時候錯過起漲點,心裡會很掙扎要不要追車,但追車常常一根插針就被打爆。挑戰時和實際用真金白銀交易時一樣,如果沒有及時獲利了結,下一秒可能就被打到止損。那種情緒波動很大,會讓人因為貪婪而最後連本金都虧掉。所以,學會放過自己,不要因為短期情緒去硬追,是很重要的課題。

  • 第二,找到適合自己的盤面

我發現自己比較適合有明顯趨勢的行情,尤其是上漲趨勢。如果只是回調中的上漲,我通常不會拿單太久,因為風險比較大。更關鍵的是要有時間概念,知道當下自己還能承受多少虧損。如果不慎觸發了日風控,就得從頭再來。這過程真的很磨練風控能力,也讓我體會到「本金一旦虧一半,要花兩倍的精力才賺得回來」。

  • 第三,學會放棄不屬於自己的行情

有時候市場沒有合適的幣種或趨勢,乾脆不出手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看著別人賺錢可能心裡會酸,但「用運氣賺錢,也會憑實力賠光」。這句話值得大家深思。

  • 第四,沒有止盈,一切都是紙上富貴。

適時上移止損、做套保、甚至乾脆出場,都是必須果斷做的決策。否則帳面獲利再漂亮,最後都可能化為烏有。

  • 第五,價格需要時間發酵,耐心才是關鍵

交易不是每次都要立刻看到結果,急躁只會消磨本金、心態與體力。我給自己一個習慣:連虧三單就停下來,不讓情緒接管交易。同時,也會記錄當天的虧損狀況,避免手癢亂下單。雖然偶爾還是會破戒,但倉位一定壓得很小,讓風險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

總結來說,這段經歷讓我真正體會到:交易不只是數字遊戲,而是一場和自己心態的博弈。

能不能長久走下去,關鍵在於紀律、耐心,以及風控。


8・都說交易要有紀律和系統,想請問你有哪些固定的交易習慣?(每天固定看哪些指標、怎麼做風控、記錄策略等等?)

【安德魯 🙋】

對我來說,交易習慣的養成真的很重要。雖然一開始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用,但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後,就能更聚焦。

  • ✅ 關注幣種與技術指標

主要追蹤的幣種不多(考核階段大概 7 個,正式階段 24 個)。日常會看均線、布林帶、RSI、KDJ 等基礎指標,還有型態學,這些算是最入門卻實用的工具。我自己後來最常用的是 EMA(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因為日內交易需要快速判斷,EMA 能幫我做即時參考。以前也會拉 Fibo,但現在多半直接用裸 K 配合支撐與阻力區做交易。

另外,布林帶也是我很推薦的指標:

▷ 碰觸下軌反彈,可以考慮進場做多;
▷ 如果突破中軌,可以續抱;
▷ 碰到上軌則要觀察是否有力量繼續突破;
▷ 如果跌破中軌沒反彈,通常我會選擇出場。

  • ✅ 交易紀錄與工具

我後來設計了一個模板,固定好槓桿與手續費,只要輸入進出場點位與倉位大小,就能自動算出浮盈浮虧。這幫我省下很多紀錄時間,也能專注在復盤與檢討。

  • ✅ 交易週期與趨勢判斷

做單的過程,從一開始拿長單,到後來轉向短單、日內單。

我會先關注「大級別趨勢」。通常會先看日線,再縮小到 4 小時圖,確認底部是否抬高、頂部是否創高。就像股市大作手 Jesse Livermore 說的:「趨勢是我們的朋友。」牛市裡硬要做空很危險,因為上漲盈利無限,但做空最多就 100%。

我自己甚至後來幾乎不做空,因為牛市裡隨時有人接盤。尤其看到 K 棒出現長上下影線,通常代表莊家控盤嚴重,這類幣最好別碰,不然很容易爆倉到懷疑人生

  • ✅ 風控與心態管理

風控是我最重視的部分。我的原則是:虧損一定要控制住,盈利是看天吃飯。

在進場時,我會先想好最大能承受多少虧損,再決定倉位大小。因為虧損是唯一能自己掌控的部分。

交易戰神的機制是單倉不共用保證金,也沒有分批出場功能,如果想分批就得再開一張單。這雖然限制了一些彈性,但也強迫自己在每次進出場時更謹慎。

  • ✅ 復盤

當虧損發生時,不要只沮喪,而是去檢視是不是方向錯了、忽略了大盤趨勢,或只是心態影響判斷。長期下來,這才是真正累積系統化交易的過程。


9・最後一問,安德魯還有什麼要補充,或向有志於交易的聽眾,給些建議嗎?

【安德魯 🙋】

如果要給想走進交易的朋友一句話,我會說:

「從小金額開始,累積經驗與規則。」

這是一種自律,也是一種規律。

因為交易本質上就是一場「概率遊戲」,沒有誰能保證每一筆都獲利。

過去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想要複製他人的成功,甚至不容許自己失敗。一旦遇到挫折,就覺得像晴天霹靂一樣,對心情打擊很大。但經歷了一些挑戰後,我體會到,交易應該是找到一個讓自己「風控到最舒服、最能接受的程度」。這個程度因人而異,要依照自己的資金狀況去決定倉位與止損。當金額變大,你對風險的敏感度也會提高,所以適時選擇不交易、或是將倉位縮小,這是我們能夠做出最明智的判斷。

技術分析對我來說,是推演「當下盤面」的一種方式,而不是保證獲利的公式。

做錯方向沒有關係,只要有設好止損,就能活下來。最怕的是失去籌碼,因為那意味著失去留在市場的資格。我現在的心法是:做自己看得懂的單,錯過不代表失敗,因為機會永遠存在。「你無法賺到認知之外的錢」,這句話值得大家牢記。

我也看到很多厲害的分析師,他們能分析,但不一定自己下單。這讓我更明白:交易不是比誰解盤厲害,而是一場長跑,是與自己心態的對話。勝率五到六成已經很強,四成也很正常,只要能保持長期盈利,就是贏家。

最後想提醒大家,「市場永遠是對的」

市場反映的是人性與情緒,我們能做的不是去預測它該怎麼走,而是尊重價格、尊重趨勢,按照眼前所見去操作。英文有一句話講得很好:Trade what you see, not what you think. 只要做到這一點,你就能得到屬於自己的穩定獲利。


影音回放

 

閱讀筆耕 Leo

閱讀筆耕 Leo

⚡️ 幣圈新創「鏈習生」內容總編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 IMO」主編
📚 電子書閱讀愛好者
🔧 Heptabase 愛用者

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