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5 年 7 月 29 日
Spark Lands 把房地產的「收益權」拆成 3000 元起投的鏈上債權,小資族也能第一天就開始分紅;他們用智能合約取代繁瑣手續,24 小時自助提領,報酬透明又靈活;相較傳統 REITs,Spark Lands 不只省掉層層管理費,還鎖定資本利得成長空間,真正把不動產投資門檻降到大家都負擔得起。
新的一期 IMO 人物誌,邀請到 Spark Lands 的 BD & Marketing——Steven 來作客!
你可能聽過股票、基金,甚至加密貨幣,但你知道現在只要花台幣三千元,也能參與不動產收益嗎?Spark Lands 正在打造一種嶄新的投資方式,人人都能用極低門檻,參與過去高不可攀的房產市場⋯⋯。
1・先請 Steven 簡單自我介紹,Spark Lands 是在做什麼樣的服務?
【Steven 🧑⚖️】
大家好,我是 Spark Lands 的 Steven,平常負責對外合作和行銷相關的事。
我自己平常很喜歡研究投資項目,也會實際下場參與,當成投資的一部分。會選擇做這個題目,是因為我觀察到:全球資產配置裡,不動產佔比很高,但在台灣,很多小資族根本買不起房,導致這塊資產常常被忽略。
Spark Lands 的核心目標,就是「讓不動產投資更親民」。
我們的做法是,把實體不動產產生的收益,經過嚴格審核與結構設計,轉換成「收益債權」,再透過鏈上發行成債權憑證,讓大家只需新台幣三千元(約 100 USDT)就能參與投資。
目前我們主打的產品是「不動產專案收益債權」,只要認購成功,就能「每日」立刻開始享有收益分配,不用等簽約、交屋、購買期這些繁複流程。
2・你們主打「3000 元就能參與房地產收益」,這麼低的門檻是怎麼做到的?這背後的設計邏輯是什麼?區塊鏈在這之中扮演什麼角色?
【Steven 🧑⚖️】
大家對傳統房地產的印象,往往是動輒幾百萬的進場門檻,讓多數人只能「想投資但沒本錢」。
如果不特別挑蛋黃區、也不執著新成屋,其實也找得到頭期款在百萬以內的物件可以操作。只是這樣的選擇背後,還是得面對長期壓力,畢竟整體總價怎麼樣也要個五百萬起跳。政府和銀行雖然提供貸款,但本質上只是讓你「分期付款」,不是說貸款了就不用還,該付的還是得付。
若依照原始不動產的「所有權」來分割處理,也並非不行,只是會碰上一堆問題,例如繁瑣的文書程序、轉讓時產生的高額費用,以及日後若真的要出售,只要有一位共有人不同意(俗稱釘子戶),整個流程就會變得很難處理。
因此我們在開發這個架構時,也諮詢了不少法律單位。目前我們主要合作的是果殼旗下的恆業律所,也跟鼎峰國際法律事務所及一些規模較小的律所做過討論。綜合考量後,我們決定採用「收益債權」的方式,來實現我們想提供的彈性與便利。
Spark Lands 的核心理念,就是要「降低不動產投資的門檻」,讓房地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高資門檻產品,而是大家都能負擔、也能靈活操作的投資選項。
而這樣的低門檻設計,主要靠三個關鍵機制來實現:
① 我們從「收益權」下手,而不是「產權」
傳統買房動輒上百萬,因為你買的是產權,也就是這間房子的所有權;
但我們提供的是「收益權」,意思是你雖然不擁有這間不動產本身,但你擁有它帶來的現金流。
這有個很大的好處:你一旦認購,我們就要開始累積收益給你。因為你買的是收益的權利,所以幾乎是從第一天起,就能開始享有回報。這也是我們在收益機制上特別優化的地方。
② 我們用「債權」的方式來設計產品
會選擇債權,是因為它可以細分得更精準。加上前面提到的收益權設計,讓我們能把投資門檻拉低到只需要 100 美元就能參與。
其實投資門檻技術上還能更低,不過也要考量到實務操作與後續維護成本。
如果門檻低到 1 美元,處理起來反而會變得很不友善,也無法長久。設定 100 美元,是在降低門檻與維持效率之間取得的平衡點。
③ 我們用區塊鏈技術來處理流程
傳統房地產投資通常需要透過建商、仲介、基金公司、信託機構等一連串中間人,不僅流程繁瑣,還會吃掉不少手續費,讓投資人門檻高、收益低。
但我們用智能合約來取代這些流程,讓你可以直接在鏈上和 Spark Lands 線上簽約、認購。沒有繁瑣的文書作業,也大幅減少中介費用。
而且只要連上區塊鏈,像 DeFi 一樣,收益可以 24 小時自助提領,不用等營業時間,也不怕假日急需用錢卻領不到,投資更靈活,也更自由。
3・這樣 Spark Lands 收益來源、分配機制與中間涉及的費用(平台手續費、稅費、)是怎麼處理的?
【Steven 🧑⚖️】
補充一下說明,我們 Spark Lands 推出的產品叫做「收益債權」,雖然名字裡有「債權」,但跟傳統的債權還是有點不一樣。
不過有個共同點就是——都有「保本」特性。
一般的債權,可以自行約定要不要給利息;而我們的「收益債權」是從「收益權」延伸出來的,也就是把原本不動產帶來的現金流,轉換成一種可被認購的收益債權。你認購的,就是這個不動產專案的收益份額,我們只要收到了收益,就有責任把應得的部分發放給你。
-
我們在官網也有說明,我們會從每次收益中抽取 2.5% 作為平台手續費,用來支應營運成本。
-
至於稅務方面,我們是「完稅後」再把收益發放給你,因為稅是一定得繳的,這部分我們都有依法處理。例如我們的不動產專案有民宅、商辦,未來甚至可能會有土地,這些資產都依法納稅,所以你實際收到的 USDT,是已經扣完稅、手續費後的淨收益。
簡單來說,每次有收益時,我們就會把該發給你的金額換成 USDT 再轉給你。整個流程其實很簡單,重點是我們有合法處理所有的法律文件與發票流程,讓你投資得安心、領得放心。
4・這類「鏈上房地產投資」會不會有法律風險?目前在法規上是合規的嗎?有遇過什麼監理挑戰?
【Steven 🧑⚖️】
首先,我們並不是在「賣房子」,也不是先集資才去買房,所以現階段在法律上,像銀行法、集資買房這類規範,其實都不構成問題。如果要細講,可能兩個小時都說不完,所以這邊我先挑幾個大家最常問的重點來解釋。
目前我們遇到最大的監理挑戰,其實是我們的實際報酬率可能更高,但卻不能明講。這也是為什麼你會發現,市面上不管是保險、投資商品,還是其他公開販售的投資標的,報酬率幾乎都標在 10% 以下的原因。
不是我在吹捧自己家的產品,而且當然過去的績效也不代表未來。但說真的,不動產這東西,懂門道的人都知道怎麼賺;門外漢只會覺得房價怎麼一直漲,甚至買了還有可能虧。就跟股票一樣,總有一群人是穩穩在賺,那背後就是策略和執行力的差異。
這部分牽涉到我們的營運模式跟成本結構,雖然細節屬於商業機密,但可以說,我們確實有辦法在「降低成本」這件事上做到很好,所以才讓大家看到這樣漂亮的報酬表現。
5・競品有哪些?差異點為何?
【Steven 🧑⚖️】
這題可以扣回上一題提到的內容。
以目前的法規環境來看,我們的運作形式跟幣託很像,都是 100 USDT 起投,公告的年化報酬率也差不多,但也有些不同之處:
幣託債權 | Spark Lands 不動產收益債權 |
---|---|
投資標的未公開 | 物件資訊揭露於官網 |
投資期限:短期 | 投資期限:長期 |
不能轉讓 | 有次級市場(所有人認購完成之後) |
不能中途退出 | 可以中途退出 |
再來是 HOYA BIT,同樣是 100 USDT 起投,表面上看起來有 12% 的年化報酬,但其實是要考慮 20% 手續費的相關規定,如果不續存,實際到手大約是 9.6%,又回到我們前面說的那個「低於 10% 的真實回報」的範圍。
另外一個在做不動產債權的,是貝克貝殼。他們的起投金額是新台幣 1 萬元,標的分為 7.2%、8.4%、9.6% 三個級距。他們的模式比較像中介平台,標的更新速度快,一次上架十幾個案子。但我們主要是自己開發的案子,所以上架頻率沒那麼快,也比較專注在單一專案的品質上。
如果拉到海外來看,其實有不少國家也有在做類似的事情。我在做研究報告時發現,像是新加坡、西班牙、美國,甚至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也都有類似的不動產投資產品。這些地方的不動產報酬率通常很驚人,常常是用「倍數」來算,而不是用「百分比」計算。他們多半是用 SPV(特殊目的公司)的股權結構來讓投資人認購,雖然潛在獲利高,但風險也相對大,因為股權型商品不一定保本。相較之下,我們選擇的「債權」模式,是有法院保障的,安全性也比較高,這是我們做這個選擇的原因。
最後補充一下,RealT 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區塊鏈不動產項目,整體規模已經超過 1 億美金,換算起來超過 30 億台幣。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一開始的起步資金其實比我們還少,所以我們也期待能朝他們的方向發展,未來提供更多元的標的,讓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認購。
6・很多人會聯想到 REITs,請問 Spark Lands 和傳統 REITs 有哪些差異?
確實,Spark Lands 跟 REITs(不動產投資信託)一樣,都是讓投資人「不用自己買房」就能參與不動產收益的方式。
先來講講 REITs。它本質上是一種由專業機構操作、集合大家資金去投資房地產的「基金型商品」。你買的是基金單位,通常在股票市場就能交易,收益來源主要是租金或資本利得。不過實際上 REITs 背後是多個大型物件的組合,標的通常動輒上億。你可以上網查查看,像全球幾個大型 REITs,一旦規模做大,就會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舉例來說,標的如果是幾億等級的物件,未來要靠賣出來賺資本利得就會很困難。誰買得起?像「陶朱隱園」那樣的豪宅都很難脫手,更別說是商場、企業用地,這些大多都只能企業之間互相處理,流動性不高。而且這類 REITs 的持有者大多是機構法人,他們不太可能自己設團隊來管理不動產,通常會外包給第三方管理公司。那外包單位也要賺錢,這中間就會再稀釋一部分收益,等於你賺的錢又被層層剝掉一層。
另外,像股票型 ETF、基金或指數商品都有個共通點:資訊更新沒那麼即時,投資人通常要等他們定期公告後才知道最新情況。
反過來看 Spark Lands 的設計就是讓你可以直接挑一個具體的不動產專案來參與,也就是「單一標的、對應收益」,不只透明、也比較有彈性。你自己可以看你資產配置缺什麼、生活上有什麼經驗,來選擇適合的項目。舉例來說,如果你是租屋族或買房族,對住宅比較熟,就可以試著參與民宅或分租套房專案;如果你是開小店、做生意,可能對商業空間比較有感,也可以考慮這類型項目。反正大家生活中多少都有接觸到不動產,只是比例和角度不同而已。
最後來聊聊監管的問題。REITs 或像 STO(證券型代幣)這類商品,其實都會面臨非常嚴格的法規要求,而這些監管本身也是一種「成本」。舉個實際例子,我們曾經跟國內某金融業者討論過 STO,對方開出來的條件是:一個案子最少要做 3000 萬元以上,而且還要收 10% 的費用。你想想,如果我們今天只做個幾百萬的案子,光是監管成本就吃掉三成,那投資人根本沒什麼利潤,還不如直接讓機構自己賺就好了。
REITS 不方便之處:
物件太大,很難實現資本利得
物業管理通常還會被抽一大部分利潤
用戶無法選擇標的
監管成本很高
無法 24 小時交易
7・最後,如果讓你用一句話推薦 Spark Lands 你最希望大家記得什麼?給還在觀望的用戶一些建議?
房地產從來不是只有有錢人才玩得起的遊戲,只是你還沒遇到像 Spark Lands 這樣的機會——
只要台幣 3000 元左右,就能參與原本動輒百萬起跳的不動產收益市場。你不用一次買下一間房,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就能開始打造屬於你的現金流資產。
如果你本來就相信「指數化投資」的理念,那其實更應該配置一部分在不動產上。畢竟不動產在全球資產裡的占比超過 50%,無論你投資風格是積極還是保守,都該參與這個市場。差別只是怎麼分配而已。而 Spark Lands 的設計,就是讓你不用有大筆資金,也能穩定參與、累積資產,甚至還能挑到一些少見但有潛力的物件,省時、省力又能帶來穩定的被動收入。
最後也想提醒大家,我們老闆的理念是:
要帶著大家一起賺到不動產的「資本利得」,而不是只拿租金收益而已。
很多人最常忽略的,其實是房子本身的增值潛力。Spark Lands 的產品不是只有當成「領現金」的工具,更該把它當成一檔長期持有、收益會越來越好的長線標的,這樣的心態,才是真正在打造資產的開始。
8・社群活動:認購加碼,買十送一!
限時活動開跑!現在認購 Spark Lands 不動產收益債權:
📅 活動期間:即日起至 2025.08.31
🔗 活動內容:Spark Lands 會員本人於活動期間享有認購滿 10 送 1,並且累積認購數量達標,即可獲得額外獎勵,另有五位「滿百雙倍獎勵」限額特獎!
🪧 詳見官網公告
如果你想「全副武裝」進入加密貨幣市場,歡迎參加鏈習生的線上課程(記得使用優惠碼「blog300」),系統性完整學習幣圈知識;另外,也推薦你來實體講座,現場手把手帶你操作,還能和講師面對面互動、即時 Q&A;免費加入鏈習生 LINE 社群,與研究員、群友一起聊聊加密投資,每週還有新手 AMA 線上專題活動可以參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