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本位 vs 幣本位 vs 幣幣 3 種交易方式差在哪?

U本位 vs 幣本位 vs 幣幣 3 種交易方式差在哪?

最後更新日期:2025 年 9 月 9 日

本位其實就是一種思維角度,無論是以新台幣、美元還是加密貨幣作基準,都會影響你看待價值與做決策的方式。
 
U本位的核心是「投U賺U」,重點在於累積更多美元穩定幣,適合想把收益鎖定在相對穩定價值的人。
 
幣本位則是「投幣賺幣」,不只合約結算能賺幣,幣價後續漲跌也會直接反映在你的淨值上,帶來雙倍效益或雙倍風險。

在幣圈交易時,你一定常聽到「U本位」和「幣本位」。

這篇文章要帶你搞懂這兩種思維,並順便解釋交易所裡常見的「U本位、幣本位、幣幣」三種交易方式到底差在哪。


本位是什麼?眾多看事情的角度之一

什麼是「本位」?請容我引用高重建在《財富自由主義:金錢的多元宇宙》裡的註解:

X 本位,就是把 X 是為永恆。

X 本位,就是隨 X 逐流。

X 本位,就是 X 已經內化為理所當然。

X 本位,就是日常談話省略掉基本假設 X。

X 本位,就是我們整個人生被 X 重重包圍並不自覺。

還記得我第一次出國時,看到國外商店裡的那些標價,假如沒有把它轉換成新台幣的話,我根本無法做進一步購物決策,在這個例子中新台幣就是我的本位;回想第一次賺到加密貨幣時,和多數人的反應一樣,很直覺地問說這可不可以換成「真錢」,這時美元成了我的本位。

以上例子,不管是新台幣本位還是美元本位,都只是眾多看事情的角度之一


U本位是什麼?

最常見的美元穩定幣是 USDT 和 USDC,取其字首,俗稱U。

U本位的意思,就是你的交易完全以U為思考。

投U賺U,希望U的數量變多

以 BTC/USDT 這個交易對為例,你投入一筆U低買 BTC ,希望在 BTC 高價位時賣出(位於分子的 BTC 相較於位於分母的 USDT 有更大的漲幅),賺到更多U,這就是U本位。


幣本位是什麼?

同理,幣本位的意思,就是你的交易完全以幣為思考。

投幣賺幣,希望幣的數量變多(屯幣)

以 ETH/BTC 這個交易對為例,你投入一筆 BTC 兌換成 ETH,希望位於分子的 ETH 相較於位於分母的 BTC 有更大的漲幅,屆時把 ETH 換回 BTC 時,BTC 的數量更多,這就是 BTC 本位。


交易所的「U本位 vs 幣本位 vs 幣幣」設計

不過我們也發現,在交易所開單合約(或合約網格)時,有三種模式:

  • U本位
  • 幣本位
  • 幣幣

尤其是後兩者,特別容易讓新手混淆,它們有什麼區別呢?這邊以派網交易所為例。

派網是量化交易為主要特色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透過鏈習生專屬連結,或手動輸入「chainee02」推薦碼啟動派網體驗,即可享有終身交易手續費 20% 折扣!

教學文章:手把手帶你完成 Pionex 派網交易所開戶、安全設置、KYC 身份驗證

相對單純:U本位 vs 幣幣

首先,這裡的「U本位」沒問題,完全可以對照之前介紹的 BTC/USDT 例子。

再者,這裡的「幣幣」則對標剛剛的 ETH/BTC 交易對,你可以自由選擇交易對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是什麼幣。

最後,容易讓人困惑的地方是這裡的「幣本位」意思。

思路釐清:幣本位

參閱派網官方文件檔,其實這樣設計,是為了區分「U本位」同一交易對的資金投入方式。

以 BTC/USDT 為例,你可以用U作為保證金,也可以使用比特幣作為保證金投入

兩者的獲利機制相同,例如開單做多合約(或合約網格),幣價越漲,你賺得越多。

不同的是,一邊賺的是U,另一邊賺的是幣。

資料來源:派網交易所

如果開單參數和價格都一樣,幣本位合約和U本位合約的報酬率基本上差不多(一個用U的數量變動來算,一個用幣的數量變動來算)。

只是,結算關單後,如果是幣本位,你繼續持幣可能可以吃到之後的幣價漲幅(也可能是跌幅),也就是幣本位將持續為你帶來淨值變化;而U本位關單後,從此淨值不再改變。


釋例:幣本位合約損益計算

情境假設

  • 開啟一張 1 倍槓桿 ETH 幣本位做多合約
  • 投入保證金為 2 顆 ETH,當前名目價值為 6000 美元(3000*2)
  • 之後 ETH 價格從 3000 美元漲至 3300 美元

數學表示如下:用 6000 x 1/3000 來表示初始投入 2 顆 ETH;當 ETH 價格漲至 3300 美元時,美元相對於 ETH 的價格表示為 1/3300。

收益計算如下:6000 乘( 1/3000 − 1/3300),括弧中是美元相對於 ETH 貶值幅度(ETH 相對於美元升值幅度),這樣計算出的百分比即為你額外賺取的 ETH 幅度。

結果:PnL ≈ 0.1818 ETH,這是你開這張多單賺取的 ETH。

因為你的保證金也是用 ETH 表示,所以你的保證金相較於美元也增值,再加上剛才演示的做多合約也賺取 ETH,等於兩邊賺,看對方向的話效益比 U 本位好。

反之,看錯方向,幣本位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小結

U本位與幣本位,差別在於「你最後想累積的是U還是幣」。

U本位就是投U賺U,結算後數字固定不變;幣本位則是投幣賺幣,單子結算後,幣價繼續漲跌仍會影響你的淨值。若以同樣參數操作,兩者獲利率大致接近,但幣本位因為保證金與收益都以幣計算,未來遇上幣價上漲時等於雙重受益(遇上幣價下跌時等於雙重風險)。

對於想要長期持幣、期待價值成長的人,幣本位更有延伸效益;而U本位則適合鎖定穩定的美元價值,避免淨值持續波動。

 

閱讀筆耕 Leo

閱讀筆耕 Leo

⚡️ 幣圈新創「鏈習生」內容總編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 IMO」主編
📚 電子書閱讀愛好者
🔧 Heptabase 愛用者

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