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 是什麼?每股盈餘這樣算!

EPS 是什麼?每股盈餘這樣算!

最後更新日期:2025 年 11 月 14 日

EPS(每股盈餘)並不只是財報上的一串數字,而是衡量企業「替股東這一股賺了多少錢」的核心指標。
 
高 EPS 不一定代表公司真的賺錢,因為它可能被財務操作墊高,或只是帳面盈餘而非現金流。
 
在加密世界裡,也有類似的「加密 EPS」──它不是每股盈餘,而是每筆交易替區塊鏈創造的收益,反映了整條鏈的真實獲利能力。

隨著近年投資意識興起,大眾逐漸認知到「換法幣為資產」的重要性,紛紛將錢投入股市。如果你也關注股市行情,相信一定經常在新聞或財報裡看到「EPS」一詞,但不見得熟悉其確切意涵。

本文將從 EPS 的基本概念開始介紹,並幫助你搞懂如何計算它,那我們就開始吧!

EPS 是什麼?

EPS 全名為 Earnings Per Share(每股盈餘),意指一家企業在特定期間內,替每一普通股創造的獲利。其核心概念很直接,就是計算「公司淨利均分給所有普通股數的情境下,每一股能獲得的利潤『理論值』」。

也就是說 EPS 並不反映股民的實際獲利,因為它既不代表股息,更不代表企業會根據 EPS 向股民提供分潤;僅僅是一項衡量企業獲利與經營效率的財務指標,經常被用於評估公司是否具備「穩定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簡單來說:EPS 就是「企業到底替你這一股賺了多少錢」。

EPS 怎麼算?

EPS 的計算相當簡單,只需要用到兩項資料:

  • 公司淨利(Net Income)
  • 已流通的普通股股數(Shares Outstanding)

其計算公式如下

EPS = 公司淨利 ÷ 已流通的普通股股數

舉一個最直覺的例子:某公司今年獲利 10 億元,並有 1 億股普通股流通於市場,那麼其 EPS 就會是👇

10 億元 ÷ 1 億 = 10 元

代表該企業為股東的每一股賺了10 元。

看起來真的很簡單對吧?不過實務上除了已流通普通股數外,員工認股權、可轉債等金融商品亦可被計入 EPS 分母當中,造成計算結果被稀釋。

此類 EPS 即為所謂的「稀釋每股盈餘」(Diluted EPS),經常被用於呈現企業處於「最糟狀況」下的每股獲利;因此稀釋每股盈餘也被視為比 EPS 更保守、更貼近真實狀況的財務指標。

這時你可能會想,那我到底該參考 EPS 還是稀釋每股盈餘呢?快速總結就是:力求「最真實」──只看稀釋後每股盈餘;只追蹤「大方向」──可參考 EPS。

EPS 越高越好嗎?

部分投資人第一眼看到 EPS,會直覺認為「數字越高越好」;但事實上高 EPS 不見得代表企業營運良好,低 EPS 也不一定代表公司經營不善。真正重要的是「這個數字怎麼來的」。

以下兩種情況可能造成投資人誤判:

⚠️ EPS 可能被「財務操作」墊高

有些公司會透過庫存股、減資等方式降低分母;或者變賣資產讓淨利(分子)突然暴增。利用這些偷吃步提升的 EPS 自然不具可持續性,同時也說明 EPS 漂亮並不反映企業本身的獲利能力。

⚠️ EPS 不等於現金流,更不是股息

由於 EPS 是會計上的「淨利」,並非公司實際獲得的現金,因此高 EPS 不等於現金流充足,也不代表公司會發高股息。因此投資人若看到一家公司 EPS 偏高,但現金流很有限,反而要特別小心,避免踩雷。

EPS 應該看「趨勢」

相較於單一年度的 EPS,我們更需要關注一間公司是否穩定成長;相反地,如果 EPS 時高時低,可能代表該企業獲利結構並不穩定。也就是說,真正值得投資的公司不是靠「一次性」衝 EPS,而是能長期穩定替每一股創造更多獲利。

哪尼!加密貨幣也有 EPS?!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EPS 不是股票市場才有的指標嗎?加密貨幣怎麼也有 EPS?」

如果我們把 EPS 理解為「企業替每一股創造的獲利」,那麼換到加密貨幣領域,其實也存在一個類似的概念,那就是每一筆交易為區塊鏈所創造的收益,這個概念通常稱為「協議收入」(Protocol Revenue)。

具體來說,這個「協議收入」是怎麼來的呢?你可以把區塊鏈想像成一個「網路銀行」,就像傳統網銀一樣,使用者發起轉帳必須支付業者端一筆「手續費」;而這些手續費的累積,就代表著區塊鏈的「收入能力」。

換言之:

每筆交易所創造的收益也可視為一種「每筆盈餘」,也就是「加密 EPS」!

每股盈餘 vs 每筆盈餘!差異是什麼?

其實,不論是股市或加密市場,都有一個共同點:只看 EPS 都不夠。

在股市中,EPS 不能單獨判斷公司好壞,投資人通常會搭配「本益比」(P/E Ratio)來衡量「這間公司值不值得當下價格」。這意味著,EPS 高不代表股票便宜,EPS 低也不代表股票貴,真正要看的是「價格相對於獲利」是否合理。

註:本益比(P/E Ratio)= 股價 ÷ EPS

通常是用來判斷「股價相對獲利能力是否合理」的估值指標。

同理,在加密市場中,加密 EPS 僅代表區塊鏈是否正在「穩定獲利」,卻無法衡量「價格是否具備相應價值」。

因此加密 EPS 也不看單筆,而是要加總單位週期內「所有交易」產生的「總費用」,也就是單日、單週、單月份所累積的「協議收入」(Protocol Revenue)。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

股票 EPS 反映公司能否替股東賺錢;加密 EPS 則反映「加總後」能否讓投資人獲利。

如果你還是不太明白「股票 EPS」和「加密 EPS」的個別差異,以下這張表會用最清晰的方式,把兩者在「指標構成」、「經濟意義」與「分析用途」上的差別一次整理給你👇

股票 EPS 怎麼查詢?

既然 EPS 是觀察企業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那投資人該去哪裡查?其實方法非常簡單,只需要使用公開資訊來源即可。

以下整理三種最常用、也最可靠的查詢方式,同時附上官方參考來源。

公開資訊觀測站(臺灣上市櫃公司)

台股企業的 EPS、財報與各項公司財經數據,皆可使用最具公信力的「公開資訊觀測站」(MOPS),投資人只需在官網搜尋引擎輸入「公司名稱」或「公司代號」即可查詢即時財經數據。

各大證券商 APP

台灣主要券商(元大、富邦、永豐、國泰、群益等)均提供:

  • 近季 EPS
  • 近四季 EPS
  • 歷史 EPS
  • 本益比與財務比率

這些資料皆取自官網財報,因此仍具有高度可靠性。

財經資訊平台

包括 Yahoo 股市CMoney 在內的財經資訊平台亦提供 EPS 等企業資訊,雖然並非官方,但皆引用自公開財報,因此數據高度一致。優點是可讀性高、時間排序完整,適合用於趨勢觀察。

加密 EPS 怎麼查?

「加密 EPS」本質上是每筆交易替區塊鏈創造的收益,那投資人要去哪裡查到這些資料呢?我們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來看👇

查「EPS」──每筆交易的手續費

如果你想知道每筆交易背後的「加密 EPS」究竟是多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透過「區塊鏈瀏覽器」,例如以太坊的 Etherscan。操作方法:

  1. 打開 etherscan.io
  2. 貼上交易 Tx Hash
  3. 找到「Transaction Fee」欄位

該欄位顯示的金額就是交易的「手續費收入」,也就是「加密 EPS」。

比較麻煩的是,Etherscan 雖然最可靠,但僅提供單筆資料,而不是加總後的「協議收入」,且介面對投資人也不夠友善;這時,我們可以直接查詢「協議收入」。

查「協議收入」──單位時間內的手續費總和

協議收入就像股票市場中的整季、整年的營收,代表區塊鏈在某段期間內因為有人使用、有人付手續費,而累積起來的「總體獲利能力」。

最直覺、也最容易閱讀的方式,可以使用《鏈習生》創建的「收入圖表」。這張圖表把各項區塊鏈每天收到的手續費收入整理成折線圖,也就是區塊鏈的「營收走勢圖」。

你會從這張圖表看出:

  • 每天的收入變化是否穩定
  • 使用量是否增加,收入變大則代表貨幣需求變高
  • 加密貨幣的商業模式是否健康
  • 區塊鏈鏈之間的獲利能力差異

只要利用這張協議收入圖表,你就能以最直觀的方式判斷加密貨幣的基本面強弱,以及其「價格是否對應價值」,就像分析一家公司的 P/E Ratio 一樣。

想參與加密 EPS?親自做一筆最準!

與其只看圖表,不如直接做一筆交易,親眼看到「協議收入」是如何被記錄。你可以從最簡單的方式開始,例如透過「幣安」交易所進行一筆轉帳,再回到區塊鏈瀏覽器查看那筆 Transaction Fee,你就會看到屬於區塊鏈的「加密 EPS」💪

幣安註冊優惠

透過鏈習生專屬連結註冊,或手動輸入邀請碼 AU27X87R,即可享有終身交易手續費 20% 減免折扣!

シロ

シロ

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