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日期:2025 年 6 月 2 日
最新一期「鏈習生 x Matters」 AMA 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區塊鏈項目 Injective 團隊來作客。
微調了原本的主題(RWA),花了蠻多篇幅來介紹 Injective 是什麼?有何特色?有哪些應用(RWA 只是其中一種應用)?最後進入社群 QnA 環節,乾貨滿滿。
讓我們以文字一起來重溫現場。
Injective 是什麼?想做什麼?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介紹 Injective,我會說:這是一條專門為下一代金融應用而生的區塊鏈。」
Vincent,Injective 團隊的開發者關係負責人,在活動一開始開宗明義說。
Vincent 來自中國,畢業於外語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最早以開發者身份加入區塊鏈產業,後來轉向生態系統的建設與推廣。目前他專注於 Injective 在亞洲的開發者社群協作與技術布建。
這是什麼意思呢?Vincent 繼續闡釋: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套開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帳本。而 Injective 的目標,是要讓這套帳本不只能記帳,還能真正運行起一整套新型態的金融系統。」
他補充,許多現行金融體系存在「看不見的限制」——資金並不總是自由的,尤其在部分開發中國家,使用者甚至難以自由兌換外幣或投資海外資產。
「Injective 所打造的,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能平等使用、自由參與的金融基礎設施。」
從 DeFi(去中心化金融)應用,到 RWA(實體資產上鏈)的探索,Injective 正在挑戰既有金融權力結構,並嘗試賦予用戶更大的資產自主權。
Injective 與其他公鏈的不同之處
1. 亞秒級交易速度,確認只要 0.64 秒
Injective 幾乎點一下就成交。對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如果要發展即時掛單、吃單的應用來說,速度就是勝負關鍵。
 
2. 幾乎為零的手續費,不需要強制持有 $INJ
交易 gas fee 低到幾乎感覺不到,0.0001 美元不到,而且不強制一定要持有 Injective 鏈原生代幣 $INJ。這對用戶很友善,也方便新手入場。
 
3. 模組化架構+CosmWasm 智能合約
Injective 不只支援 CosmWasm 智能合約,還採用模組化架構,讓開發者可以直接組合現成模組,不必從零撰寫所有合約邏輯。就像在組裝樂高積木一樣,高效率又有彈性,大幅降低開發門檻。
CosmWasm 是由「Cosmos + WebAssembly(Wasm)」組成的名字,意思是:
- Cosmos:區塊鏈網路生態系。
- WebAssembly:一種高效能的程式執行環境。
所以,CosmWasm 就是 Cosmos 專用的智能合約系統,用來部署、執行像 DeFi、NFT、DAO 等應用的合約邏輯。
4. 鏈上訂單簿+MEV 抵抗,DEX 用起來像 CEX 卻更安全
不像 AMM(自動做市商)那樣滑價明顯,Injective DEX 用訂單簿模式來交易,絲滑體驗接近 CEX(中心化交易所)。而且改善了鏈上常見的 MEV 三明治攻擊,用戶不會擔心被「夾心吃掉」
MEV 三明治攻擊的意思是,有人在你上下單的前後「夾擊」你,從中賺價差。
先搶你(前一筆交易)→ 你下單 → 再賣你(後一筆交易)。
夾在你上下的這兩筆交易,就像把你這塊「肉」夾在中間。
5. 共享流動性+高 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
Helix 開的單、Mito Finance 那邊可以接單,兩邊共用流動性,市場深度不分散;搭配每秒可處理 2.5 萬筆交易的 Tendermint PoS 共識機制,速度與效能兼具。
6. INJ 生態+治理機制完善,還能質押賺取約 12% APR
$INJ 是平台核心代幣,不只是交易用途,還能用來參與治理投票、質押賺收益。還有一套「銷毀拍賣」機制,讓代幣供給持續通縮,對長期持有者友善。
 
7. 瞄準未來的 DeFi 應用,邁向 AI Agent、RWA 等新賽道
除了金融交易,Injective 也在推進 AI agent、SocialFi、RWA 等應用發展,並與美國政策單位合作,積極參與下一階段 Web3 的政策討論與落地。
Injective 新手快速入門
錢包
Injective Hub(以下簡稱 Hub)是 Injective 官方的 Web 門戶,提供使用者友善的儀表板來管理其帳戶和資產。
質押
Injective 是基於 Tendermint PoS 共識機制的網路,因此質押(Stake)功能對網路安全至關重要。用戶在 Hub 上可以輕鬆參與質押。
治理
Injective 實施鏈上治理機制,讓 $INJ 代幣持有者對網路的發展方向和關鍵協議參數進行投票決策。所有治理過程都是去中心化、公開透明的,確保社群能真正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Injective 的(文本)治理提案門檻不高,不需要你是巨鯨才能發聲,持有少量 $INJ 也有權利提出社群提案,小蝦米也能發聲。
銷毀拍賣
Injective 的交易手續費一部分用於購買 $INJ 並定期銷毀,用戶可以在 Hub 的「銷毀拍賣」(Burn Auction)頁面看到每週的銷毀數據。
具體來說,Injective 每週會舉辦一次拍賣,把鏈上應用(例如 DEX 平台 Helix)所產生的一籃子收益資產釋出,讓社群用 $INJ 代幣來競標。最終得標者所出價的 $INJ 會被永久銷毀,不會流回市場,也不會進入官方帳戶,而是直接從供應量中移除。
這種銷毀方式與網路手續費無關,因此不會為了通縮效果而推高用戶的交易成本。
在很多區塊鏈上,通縮是這樣達成的:把用戶付的手續費拿一部分去銷毀,幣變少,看起來似乎很不錯對吧?但問題是:想讓通縮效果強,就得提高手續費,這時候用戶的體驗就很差了。
簡單說,Injective 把「通縮」這件事從「手續費」裡拆了出來,讓它變成一套獨立、可控、又不影響使用體驗的經濟設計。這樣的機制,既維持了系統健康,又不懲罰真正使用這條鏈的人,堪稱巧妙。
如何在 Helix 上進行交易?
體驗逼近 CEX,詳見文末影片回放演示。
社群提問
Q1:為什麼我要用 DEX?相比 CEX 有什麼好處?
Vincent 回答重點:
- 
CEX 是封閉系統,你的資產無法跟整個鏈上世界互動,也有被平台凍結、操弄的風險。
 - 
CEX 再大也可能出問題,「作惡的權利」始終存在。
 - 
黑天鵝事件(系統性風險)不是不可能發生。
 - 
DEX 不只去中心化,更透明、可驗證,資產由自己掌控,不怕平台倒閉。
 - 
Injective 的 DEX 是鏈上限價訂單簿設計,不但透明,還能防止像 MEV 三明治這種鏈上套利攻擊。
 
CEX 是在別人地盤玩,DEX 才是真正自己掌控資產與金融自由。
Q2:同樣是做 PayFi,Injective 和 XRP 有什麼差別?
PayFi 是「支付金融(Payment + Finance)」的意思,是指那些專注於付款、收款、融資等日常金流活動的區塊鏈應用。它跟 DeFi 最大的差別是:
- DeFi 比較像投資/交易市場
例如:換幣、放貸、賺收益。
- PayFi 則更貼近現實生活的金流操作
例如:薪水發放、供應鏈請款、小額信貸、銀行間結算、類似信用卡或帳戶支付工具。
Vincent 回答重點:
- 
Injective 並不是只做支付,而是提供一整套模組化、開放式的金融應用基礎設施。
 - 
XRP 是封閉系統,功能比較單一;Injective 則是開發者可以自由組裝應用的開放平台。
 - 
Injective 不只是轉帳快,更強調的是開發彈性與應用多樣性。
 
XRP 像高速匯款工具,而 Injective 是一整座可以打造金融應用的開放城市。
Q3:Injective 股票是怎麼代幣化的?會不會價格脫鉤?
Vincent 回答重點:
- 
Injective 上目前是以永續合約形式交易股票,還不是現貨代幣,也就是說並不是真正擁有蘋果或特斯拉的股票,而是做價格模擬。
 - 
未來若發展出真正 1:1 對應的代幣化股票,會需要鏈下資產託管、鏈上映射,才能做到像 USDC 那樣的價值穩定。
 - 
價格脫鉤的風險確實存在,但現在還在早期階段,未來會搭配更多合規與機制去解決這問題。
 
現在是交易模擬股票的合約,未來有機會做到真正鏈上對應的代幣化股票。
Q4:Injective DEX 和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平台 Hyperliquid 有什麼不同?
Vincent 回答重點:
- 
Injective 的 DEX(如 Helix)是鏈上限價訂單簿,所有交易邏輯與資料都可驗證,非中心化伺服器控制。
 - 
平台之間可共享流動性,像 Helix 下的掛單可以被 Mito 等平台共用,增加撮合效率。
 - 
開發者也可以在 Injective 上自由打造自己的 DEX,功能更彈性、擴展性高。
 - 
相比之下,Hyperliquid 是中心化服務架構,即使體驗流暢,底層仍受限於團隊控制。
 
Hyperliquid 是快,但封閉;Injective 是快而透明,還能自由擴展。
Injective 社群追蹤
- 
Telegram|Injective CN Telegram:(聊天室)
 - 
Telegram|Injective 生態速報(官方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