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出現,讓我們不再需要透過諸如傳統銀行的「中間人」來進行資產轉移,而是能使用區塊鏈驅動的 DeFi 去中心化金融系統來實現「金融無國界」的理想。究竟 DeFi 是什麼?什麼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 應用有什麼優缺點?有哪些常見的 DeFi 應用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本篇文章將涉及 區塊鏈 與 比特幣 的概念,若初學者們對於區塊鏈技術尚不熟悉,可以先閱讀以上兩篇科普文章。
DeFi 是什麼?
DeFi 的中文為「去中心化金融」,英文全名為 Decentralized Finance,DeFi 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系統,其特點在於用戶交易過程無需通過中心化機構(如銀行、政府、證券商)或人工審查的介入,僅靠區塊鏈與智能合約即可完成。常見的 DeFi 服務有:交易、存款、借貸、衍生品、收益農場…等等。
💡幣圈小知識: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智能合約是置於區塊鏈上的程式碼,只要智能合約上的條件被達成,區塊鏈就會自動執行特定的動作。智能合約有著自動執行且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在區塊鏈產業,只需要仰仗智能合約即可完成複雜的交易。關於智能合約,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多加介紹。
DeFi 與 CeFi 兩者的差異是什麼?哪裡不同?
DeFi 去中心化金融和 CeFi 中心化金融(如:銀行)最大的差別在於:「信任」。
- CeFi 是基於「信任」建構的金融系統,所有服務都是由第三方提供,我們需要仰仗諸如銀行、政府的第三方機構作為中間人,來完成借貸、轉帳等金融行為
. - DeFi 是基於「區塊鏈」建構的金融系統,所有服務都能夠過智能合約來完成,去除了對於「信任」的需求,實現「無中間人」的理想
舉例來說,在 CeFi 系統中,若我們想申請銀行的金融卡,那就必須先取得銀行對我們的「信任」,這需要提交實名認證(KYC, Know Your Customer)與信用歷史(Credit History),並經由人工審核才能申請完成;當我們在網路上刷卡消費,本質上是我「信任」銀行會完成資金轉移,並且商家會把商品寄送到家裡。
在 DeFi 系統中,如果我們想轉移資金,只需要在區塊鏈上提交一筆交易,並等待礦工認證就能夠完成,不需要「信任」任何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如果想要使用 DeFi 協議來交換加密貨幣,也能透過公開透明的智能合約進行轉換,不用害怕智能合約帶著你的錢跑路。
綜合以上內容,我們透過表格來比較 DeFi 與 CeFi 之間的差異。
DeFi 如何運作?
DeFi 去中心化金融由區塊鏈技術驅動,以 加密貨幣 作為價值流通的媒介,並交由已經編程好的智能合約來協助運行各項服務。
以「用戶付錢給商家」為例,我們來看看這項服務各自在 CeFi 與 DeFi 系統中是如何被完成的。
- CeFi 系統:當我們向商家做支付時,會使用金融卡將自己的帳戶資訊提交至銀行端作驗證,認證後由該銀行端扣款、收取手續費,並傳輸資訊至商家配合的銀行,最後再由該配合的銀行撥款給商家。
. - DeFi 系統:當我們向商家做支付時,會使用自己管理的錢包跟 DeFi 平台上的智能合約互動並授權交易,接著智能合約會自動將我們提交的款項透過區塊鏈來傳輸,在經過區塊鏈上的礦工驗證完成後,商家就能夠直接收到我們支付的加密貨幣,過程無需任何第三方機構介入,簡單且快速。
DeFi 的優點、缺點與風險
DeFi 去中心化金融和 CeFi 中心化金融相比之下,因去除了 CeFi 金融系統的「信任」核心,所以 DeFi 具備著以下優點、缺點。
DeFi 的優點在於:
- 匿名性:任何人皆能無需許可地創建完全匿名的 DeFi 帳戶,用戶無個資暴露風險。
.
- 便利性:DeFi 的金融服務不受國界限制,一週 24 小時自動化運行。
.
- 透明度:區塊鏈具有公開透明且不可竄改的特性,用戶可隨時查閱 DeFi 上的資金動向。
DeFi 的缺點在於:
- 保障較低:由於沒有「受信任的第三方」監控,意味著 DeFi 不受法規監管,金融糾紛發生時難以究責。
.
- 通用性較低:DeFi 所使用的加密貨幣以及 DeFi 協議本身,目前需具有一定的區塊鏈知識基礎才可操作,不僅使用門檻較高,DeFi 礙於法規的限制,在現實應用的通用性仍處於發展階段。
.
DeFi 去中心化金融作為從 2020 年中旬開始異軍突起的區塊鏈賽道,這個產業的成熟度還有待時間考驗,因此我們在使用或參與 DeFi 前,必須要知道它現存的兩大風險:
- 智能合約風險:
由於 DeFi 是透過智能合約運作,因此有著駭客、惡意用戶藉由智能合約漏洞,盜取 DeFi 協議資金的風險。
.
- 平台風險:
因 DeFi 不受政府法規監管,所以需注意 DeFi 應用是否有經營不善、機制失衡,甚至 DeFi 項目方捲款跑路等情況,這些都是會讓用戶資金受損的重大風險。
DeFi 應用常見範例
區塊鏈產業中的 DeFi 應用項目數不勝數,因此我們將依其服務種類,介紹 3 種常見的 DeFi 協議金融服務,分別是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協議與衍生品協議。
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就像在銀行,我們可以用台幣換成其他國家的法定貨幣。去中心化交易所能協助用戶轉換加密貨幣,例如將比特幣兌換成以太幣。常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為 Curve、Uniswap。
借貸協議(Lending Protocol)
DeFi 使用智能合約來取代銀行作為借貸雙方的仲介,一方面提供用戶借出閒置資金賺取放貸利息,一方面提供用戶抵押資產並借出資金。常見的借貸協議為 Aave、Compound。
💡幣圈小知識:放貸收息
DeFi 協議放貸收息和銀行借貸不同的是,我們也有機會成為放款給他人的貸方。我們只需要將資金存入 DeFi 協議,協議便會透過智能合約自動媒合借方與貸方,藉此我們將能定期獲取利息收益,是加密貨幣產業內常見的投資策略。
更多相關投資策略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
衍生品協議(Derivatives)
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永續合約 是很常見的幣圈獨有金融工具,它的特點是高槓桿以及無到期日,可以增加投資的資金彈性,甚至有「以小博大」的可能性。常見的衍生品協議有 dYdX、GMX 和 Perpetual Protocol。
除此之外,DeFi 項目所提供的金融服務範圍甚廣,其他還有收益農場(Yield Farm)、穩定幣(Stablecoin)、跨鏈橋(Cross-chain Bridge)、NFT 交易平台(NFT Marketplace)等,因屬於較進階的內容,本篇將不一一介紹。
總結
本篇我們講述了 DeFi 是什麼,它與傳統金融 CeFi 的差異性在哪裡?也講述了 DeFi 應用如何運作,因而能讓用戶享受到無國界的便捷金融服務。
DeFi 是一個創新的金融產業,其具有高度的成長性,隨著開發人員的努力不斷迭代更新。如今的 DeFi 賽道,已是區塊鏈產業的不可動搖的根基之一。我們不彷對其多加了解,以此更全面的認識 Web3 宇宙的樣貌。
延伸閱讀:穩定幣是什麼?一文探討穩定幣功能、特色、種類、與實用價值|原來除了美元穩定幣外,還有這些穩定幣!
延伸閱讀:我被騙了嗎?如何識別虛擬貨幣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