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習生 AMA|屯幣寶是什麼?用屯幣寶協助你做好幣圈資產配置 ft. 不專業調韭師

新的一期【鏈習生 AMA】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腦哥社群的資深貢獻者 @不專業調韭師 來作客!
在幣圈,很多人一進場就是 All in 一波,但其實也可以透過「資產配置」的邏輯,來管理風險、穩定成長嗎?調韭師將分享他如何一步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風格,並介紹近期備受關注的工具——「屯幣寶」,讓你用簡單方法做好幣圈配置,從 FOMO 投資變成有紀律的積累。
這場對談將深入解析屯幣寶的原理、適用情境、平台選擇,並結合調韭師的實戰經驗,幫助你在幣圈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節奏。
【調韭師】
大家好,我是不專業調韭師,踏入幣圈已經第 5 個年頭,目前是腦哥社群的貢獻者,以及 Max 的區塊鏈空間的社群管理員。
之所以特別強調「不專業」,是因為我「不是」財金或科技本科相關,而是跟大部分人一樣在接觸投資之後自學的。
我最早接觸的投資市場是台股,一開始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個股、ETF、短線、定期定額都嘗試過,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慢慢理解什麼是投資,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交易系統。
【調韭師】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買比特幣算不算投資?(留言區互動投票)
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這個問題問我自己的話,由於比特幣價格會波動且長期來看呈上漲趨勢,也有很多可以透過比特幣賺取年化收益的方式,因此我認為買比特幣算是投資。
那再問大家一個問題:買穩定幣算不算投資?(留言區互動投票)
這個問題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以我個人的觀點,買穩定幣有非常多獲得利息的方式,且穩定幣相對台幣而言也有匯率波動有機會賺價差,因此我認為買穩定幣也是投資的一種。
再問大家下一個問題:買美金算不算投資?(留言區互動投票)
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個人認為買美金也是投資,因為你仍可以透過美金賺到年化或匯差,再說外匯市場本來就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市場。
最後一個問題:持有台幣算不算投資?(留言區互動投票)
承上題,如果我們同意持有美金算是一種投資,那站在美國人的角度,持有台幣當然也是一種投資,只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歸納前面幾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會發現,不管是持有比特幣、穩定幣、美金、台幣,當然也包含股票、債券、房地產等等,只要你銀行帳戶的餘額不是零,只要你持有包含法幣在內的任何一種資產,你就已經不知不覺在投資了⋯⋯。
而投資的學問,其實就只是你如何分配手上的資源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與標的上而已。
【調韭師】631
前面說到投資就是如何「分配手上的資源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與標的」上,我自己目前是扣除掉 3~6 個月生活費的預備金外,剩餘的資金全部投入到市場,目前大約一半在股市、一半在幣圈。
我在幣圈的主要投資策略是現貨做資產配置並長期持有,首先會有 20~30% 的資金放在穩定幣上,平常這些穩定幣可以拿去理財或期現套利賺利息,或在有 Launchpool 等活動時去參加挖礦,而在市場下跌時,這部分的資金就是用來加碼的彈藥。
另外有約 60% 資金會投資看好長期發展的幣,目前因為是牛市所以我拆成 20% 放在比特幣上,其餘 40% 目前都配置在山寨幣上,分散配置在 30~40 個幣種,其中 ETH、BNB、SOL 這幾個佔比較高,剩下的則是各個賽道的龍頭項目。
最後的 10~20% 資金則會根據市場行情投入不同的策略中,如屯幣寶、合約、網格、雙幣理財、期權等。
【調韭師】資產配置三步走
其實只要你持有資產,就算你只是把台幣存在銀行,就已經不知不覺在進行資產配置了,只是你的資產配置是把 100% 資金 all in 在台幣活存而已。
資產配置,就是如何在你能承受的風險前提下,分配手上的資源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與標的上,以取得最佳的潛在收益。
這邊我會建議大家先預留 3~6 個月生活費的緊急預備金,這部分的資金是用來應對生活上的緊急狀況,如突然失業或生病、車禍等等,這部分的資金可以放在銀行活存,平常不要輕易動用;剩下的資金則可以用來進行投資,也是我們討論資產配置的範疇。
接下來我會分享「資產配置三步走」的流程,這個流程會按:
風險偏好 ⭢ 類別/策略 ⭢ 品種標的
三個層級依序進行,只要跟著這個步驟執行,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做好資產配置。
【調韭師】
我們要先從「風險偏好」說起,一般在投資市場會將風險偏好分為保守、穩健、積極三種層級:
保守型一般會偏向保本並賺取固定收益為主,風險最低,潛在收益也最低;
穩健型的目標是賺取市場上漲的平均報酬,也就是所謂的大盤報酬或 Beta 收益;
積極型則會嘗試賺取超額收益(或稱 Alpha 收益),也就是擊敗大盤,但通常也伴隨著高風險與高波動。
資產配置的第一步,就是切出資金在保守、穩健、積極三種偏好的比例。
例如:保守 50%、穩健 30%、積極 20%。這部份會依據每個人的收入、年齡、家庭、個性、資產、理財目標等有所不同,通常會需要花一些時間去探索適合自己的比例;不過也不必為找不到市當的比例氣餒,資產配置本就會一直動態調整,如果你現在會因為自己的投資擔心到睡不著覺,你可以試著提高保守型資產的比例。
資產配置的第二步,是針對你在不同風險偏好所分配的比例,再細化投資的資產類別或策略。
保守型的風險偏好,一般會配置如債券、REITs 等偏向保本並賺取穩定利息的資產類別,或黃金這種避險資產,在幣圈則可使用穩定幣活存、期現套利、放貸等策略。
穩健型的風險偏好,一般會配置如基金、ETF、權值股或股息股,在幣圈則可購買主流幣並搭配現貨、網格、屯幣寶等策略。
積極型的風險偏好,則更可能配置一些具有爆發力的小型股,或使用如期貨、選擇權這類帶有槓桿的策略,而在幣圈則可能透過小市值的山寨幣或永續合約、合約網格、期權這類工具搏取超額報酬。
以前面提到保守 50%、穩健 30%、積極 20% 為例,可以:
保守 50% 中:配置 20% 債券、20% 穩定幣、10% 黃金
穩健型 30% 中:配置 15% ETF、15% 幣圈主流幣
積極型 20% 中:配置 10% 個股、10% 山寨幣
資產配置的最後一步,是根據剛才在不同資產類別及策略的比例下,再切出個別投資標的的比例。
以剛才 15% 比例配置主流幣的這一塊而言,可以其中一半 7.5% 配置比特幣,ETH、BNB、SOL 各 2.5%,以此類推,如此一來就完成一個完整且多元的資產配置。
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就只是「根據配置的比例」買進並持有對應的資產。
而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及資產價格的漲跌,持有的資產會逐「漸偏移設定的比例」,上漲幅度大的資產會佔據更多的份額,而下跌的資產所佔的比例則會減少,這時我們可以每隔一段時間並定期重新檢視配置比例及「再平衡」(Rebalancing)。
所謂「再平衡」就是賣出上漲較多的資產,買入下跌或漲幅少的資產,讓各個資產回歸最初設定的比例。
此舉除了可避免單一資產因價格上漲導致佔比過高外,當下一輪績效落後的資產補漲時,有機會能獲得更高的報酬。
【調韭師】
屯幣寶是非常適合協助我們做資產配置的工具,我稱它為幣圈版本的 ETF。
你可以挑選幾種你喜歡的加密貨幣,每種設定不一樣的比例,屯幣寶可以根據你設定的比例買進加密貨幣,並自動再平衡調整倉位,使各個幣種維持最初設定的比例;並且透過代幣與代幣間的「價值再平衡」來幫助增加代幣數量,適合想長期投資優質標的的投資人。
什麼叫做「價值再平衡」?這邊我們深入解釋一下屯幣寶的運作原理。
假設我今天花 2000 美金開了一個屯幣寶機器人,裡面有 BTC 與 USDT兩種代幣,並且我各分配 50% 的份額,那麼屯幣寶在開啟時就會自動幫我買入 1000 元的 BTC 跟 1000 元的 USDT,也就是 1:1 的起始狀態。 過了一天,假如 BTC 的價格突然暴跌 50% 而 USDT 價格不變,那就會導致雙幣之間的價值不在平衡,變成 500 比上 1000 的狀態。這時,屯幣寶就會自動將價值 250 元的 USDT 賣出並買入 BTC,重新回到 750 比 750,也就是 1:1 的狀態,這個過程就是價值再平衡。 再過了一天,假如 BTC 重新漲回原本的價格,這時我的雙幣比例會變成 1500 比上 750,又是不平衡的狀態,屯幣寶就會再次把部分的 BTC 賣掉買回 USDT,變成 1125 比上 1125,回到 1:1 的起始狀態。 要是我單純的 Buy and Hold,那麼我的資產在這段期間並不會有任何變化。 但如果我使用屯幣寶機器人,你會發現我的代幣數量增加了,總價值變成 2250,賺了 12.5% 的報酬。這就是屯幣寶的優勢,利用兩個幣種間的價值差異來低買高賣,在波動間幫助用戶增加整體代幣數量。
到這邊應該不難發現,納入穩定幣的雙幣屯幣寶就非常類似現貨網格。
除了雙幣模式的屯幣寶外,也可以混搭多幣,整體運作原理上差不多,都是把上漲的代幣賣出,並買入下跌的幣種。只要幣種間價格有波動且趨勢不是整體往下的話,就會有許多套利空間。
【調韭師】
這邊推薦兩種我自己有開的屯幣寶參數。
第一種是 BTC-ETH-USDT 三幣屯幣寶
顧名思義,就是只有 BTC、ETH、USDT 三種幣,目前我設置的比例是 40%/40%/20%,0.5% 再平衡,目前開倉 3 年又一個多月,績效是 +220% 左右,年化收益約 40~50%。
這個配置比例並非一成不變的。我在 2022 年熊市期間開這一單時,最初的比例是30%/30%/40%,USDT 佔比較高,可以降低熊市期間資產的波動,也有更多子彈可以在下跌時持續加碼;到 2023 年的時候市場開始出現復甦跡象,我把比例改為 35%/35%/30%,增加 BTC 與 ETH 的比例以迎接可能到來的牛市;到 2024 年市場確定性更高,我進一步把配置改為 40%/40%/20%直到今天,從這個案例可以說明屯幣寶的操作其實可以非常靈活,可以透過調整 USDT 的比例去控制整個倉位的風險。
第二種是市值加權型 ETF
我會根據 CoinMarketCap 的市值排名,扣除穩定幣後取市值前十大的加密貨幣納入屯幣寶,根據市值大小分配權重,單一幣種權重上限 50%。
截至目前 8月,配置比例是 BTC 50%/ETH 23%/XRP 9%/BNB 6%/SOL 5%/DOGE 2%/TRX 2%/ADA 1%/HYPE 1%/XLM 1%;每月底根據最新的市值排名調整一次,不開自動再平衡。
這個屯幣寶背後的邏輯就跟 0050、SPY 等市值加權的ETF是一樣的,有了這種汰弱留強的機制,雖然我不知道明年幣圈市值前十大的項目有哪些,但我確信我到時候還是會持有幣圈市值前十大的項目。
這一單目前運行了一年又八個月,目前績效約 125%,年化報酬約 50~60%,因為沒有穩定幣所以報酬較前一種三幣屯幣寶高,波動也更大些。每個月的月底我都會在鏈習生 LINE 社群裡分享更新的幣種及比例,如果對這種操作方式有興趣的群友也可以參考我配置的比例。
【調韭師】
我認為屯幣寶是最適合新手的投資工具之一,它可以很好地協助我們進行資產配置,並且自動執行再平衡,大幅減少我們需要操作的次數;另外比起網格需要設定區間、格子數、單筆利潤率等參數,屯幣寶只需要設定幣種及比例,操作面比較簡單,然而正因如此,屯幣寶的幣種選擇顯得至關重要,這邊就來講幾點操作屯幣寶的注意事項:
第一,屯幣寶的套利空間來自於幣種間的漲跌幅差異
意思是說,在選擇屯幣寶的標的時,可以選擇一些相關性較低的幣種,例如不同板塊的代幣,讓屯幣寶的再平衡機制發揮出最大的效用。但這就需要對於幣圈的板塊及項目有基礎的了解,才有辦法挑選出適合的標的,對於剛加入幣圈的新手來說,我建議採用前面提過的三幣屯幣寶或市值加權屯幣寶。
第二,雖然可以利用工具來找尋相關性較低的幣種,但是幣圈整體來說都還是跟隨比特幣的走勢浮動。
因此,我會建議配置一定比例的穩定幣在屯幣寶中。主要原因是:穩定幣不會漲跌,這樣可以保證賺到市場上下波動時的利潤,確保價值再平衡能發揮效用。屯幣寶中穩定幣的比例高低會影響機器人「獲利了結」以及「逢低買進」的幅度,穩定幣比例越高代表能夠獲利了結與逢低買進的資金量越高,同樣風險也會降低,這就可以依照投資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調整。
第三,記得選擇基本面良好的優質標的
因為要是你的屯幣寶組合中有一個代幣大暴跌,那麽你的屯幣寶依然會依照規則賣出你的其他代幣,抄底這些大暴跌的幣種,會直接加大你的虧損。
若要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固定比例再平衡」改為「固定時間再平衡」,例如每天或每 12 小時再平衡一次, 只要發現屯幣寶內有某個幣種出現狀況,我們就有機會在機器人自動再平衡之前調整倉位,像是手動止損或是直接調整參數。
總而言之,屯幣寶有非常多操作彈性,適合中長線的投資人在市場上下波動時賺取相應的利潤。我們可以拿它來抄底單幣種,又或是組建一個優質幣種的 ETF,完美的利用複利效應來增加投資回報。
【調韭師】
屯幣寶優點
屯幣寶最大的優點是簡單、自動執行、分散風險,只要幣價有波動,機器人就會自動套利,不怕錯過每一波行情。
屯幣寶另一個很好用的玩法,是單一幣種搭配 USDT,可以起到類似網格天地單的效果,並且沒有上下區間的限制,如 BTC-USDT 屯幣寶,無論今天 BTC 是 1 萬還是 100萬,屯幣寶都可以幫你刷到天荒地老。
屯幣寶風險
而屯幣寶最大的風險是「一鍋老鼠屎壞一鍋粥」,如果使用固定比例再平衡,遇到類似 LUNA 暴雷歸零事件,會自動一直把其他幣換成暴跌的代幣,風險較高;因此建議若配置風險較大的山寨幣,則採固定時間再平衡,如 12 小時或 1 日,遇到類似 LUNA 歸零事件,能有時間在自動在平衡前把該幣種移除。
有關固定比例或固定時間,我之前曾經實驗過兩個同樣資產配置的屯幣寶,一個用固定比例 0.5% 再平衡、另一個固定時間 12 小時再平衡,跑了近半年績效差距不到 1%。
因此,我認為長期來看,不同再平衡方式對績效的影響有限,屯幣寶最重要的還是配置的幣種及比例。
順帶一提,屯幣寶也適合搭配 DCA(Dollar Cost Averaging)策略,可以定期加倉屯幣寶,就等於你同時定投好幾支幣,並且屯幣寶還會自動幫你做配置,幣價下跌的多買一點、幣價上漲的少買一點,非常推薦新手使用。
【調韭師】
我個人最推薦使用派網,雖然各大主流交易所都有屯幣寶的功能(在幣安中,名稱叫做智能持倉),但像我之前用過 Bitget 的屯幣寶在開單後就無法調整參數,對比之下派網的功能最齊全,因此推薦使用派網。
【調韭師】
我會建議新手使用前面介紹過「穩健型」的投資工具,如 HODL 現貨搭配理財、屯幣寶以及現貨網格等,以對新手來說簡單、看得懂、容易理解原理為主。
【調韭師】
首先,投資建議即早開始,當你存滿緊急預備金後,每個月有多存下來的錢就可以慢慢投入市場了,不需要存個好幾十萬才一次投入。
投資有三項要素:本金、技術、心態,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並且需要一同成長。
當你只投入1萬塊,虧個 10% 也就 1000 塊,約是一頓大餐的飯錢,大部分人應該都可以承受;而當你投入 100 萬,若虧 10% 就是 10 萬塊,可能兩、三個月的薪水,如果新手一開始就遭遇這麼大的虧損,可能從此退出市場,那是相當可惜的。
所以即早進入市場,體會波動、熟悉波動,一邊持續投入讓本金變大,同時也磨練心態及技術,這樣當你存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時,才能同時擁有成熟的交易系統及穩定的心態。
接下來,如果你剛進入投資市場還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以下是一些提供給新手的投資建議:
先評估自己的收支情況、風險承受度、理財目標。
依據上述決定你的投資策略,例如是要左側交易(價值投資)、還是右側交易(趨勢投資)、是要 DCA(定期定額)、還是資產配置再平衡,或是單純以獲得現金流為主等。
根據你的投資策略選擇投資工具,例如價值投資、定期定額可以買現貨(可搭配質押活動),右側交易可以使用合約,資產配置可以使用屯幣寶,現金流可以用網格、雙幣理財等。
根據這些再決定你要參與的交易品項及制定進出場的依據,何時加減倉、需不需要止盈止損,要參照那些技術指標(對,到這邊才有技術指標的事,不要一上來就先問交易要看什麼指標!)
回測,看回測結果是不是正報酬、最大回徹能否接受。
最後才是真槍實彈打進去,然後根據自己的交易結果修正交易策略。
一開始不確定哪種方式適合自己的話,可以同時做 2~3 種策略一段時間,看哪種方式績效較好,且心態上感受舒服。
希望大家都能好好把握住最近的市場,祝福大家都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