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聽說過區塊鏈,但你知道公鏈、私有鏈和聯盟鏈是什麼嗎?

本篇文章不需要學習艱深的技術名詞,新手也能輕鬆分辨區塊鏈的三大類別。究竟它們之間有什麼差異?又該如何區分呢?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什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種紀錄資訊的技術我們將區塊鏈拆成「區塊」(Block)跟「鏈」(Chain)兩部分解釋,我們會比較好理解:

  • 「區塊」就好比是透明的保險箱,被記錄下來的資料會被放在裡面,公開透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查看,卻無法隨意竄改,這是因為保險箱被用了密碼學的方式保護了起來。
  • 「鏈」則是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讓任何人在讀取資料時能夠靠著區塊順序了解寫入資料的時間排序。

關於區塊鏈如何運作,以及其創新之處,可參考這篇文章

隨著加密產業的發展,科技業、銀行業、醫療及物聯網都逐步踏入區塊鏈技術領域,讓區塊鏈應用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根據區塊鏈的使用場景,我們可以將其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公鏈、私有鏈及聯盟鏈,以下我們將逐一介紹。

區塊鏈的種類


公鏈(Public Blockchain)

公鏈就是「公有區塊鏈」的簡稱,一般來說,加密貨幣市場在討論的區塊鏈,例如比特幣區塊鏈、以太坊區塊鏈,都包含在這個類別裡面。

公鏈擁有兩大特色,第一個特色是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意味著任何人都有權使用或維護該區塊鏈,成為公鏈的「用戶」或「礦工/節點」,並不需要經過篩選,更不需要任何實名認證;另一個特色則是「去中心化」,透過建立社群投票、分散節點等方式,盡可能讓該鏈的發展民主化,並保證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公鏈的完全控制權。

公鏈特色
公鏈特色範例圖

公鏈作為最符合 Web3 精神——即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其負責維護及驗證的礦工/節點越多,越能保護公鏈免受數據洩露、駭客攻擊或其他網路安全問題的影響。換言之,當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公鏈安全性就越高,像是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就擁有超過 14,000 個節點

由於負責區塊鏈維護的礦工節點在營運時會需要集合共識才能進行,因此公鏈運作較沒有效率。此外,由於公鏈資訊公開透明,所有用戶皆可以查看,因此只要區塊鏈地址和身份被綁定,其餘人就能透過區塊鏈工具查閱該身份的資產與交易紀錄,令該用戶喪失隱私權。

此外,市面上比較著名的公鏈有:BNB Chain(BNB)、Cardano(ADA)、Polkadot(DOT)以及 Solana(SOL) 等,值得大家一一探索。


私有鏈(Private Blockchain)

當區塊鏈技術朝著「去中心化」發展,就誕生了公鏈;當區塊鏈技術朝著「中心化」發展,就誕生了私有鏈。

私有鏈特色
私有鏈特色

私有鏈是在封閉網路中運行的區塊鏈,換言之,私有鏈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權參與,必須取得特定的訪問權才能使用。私有鏈的另一大特色在於,節點營運是中心化的。由於只有少部分人有權使用私有鏈,其節點驗證通常只由單一團體運作。

由於私有鏈只有特定人士可以參與,其區塊資訊只對內部透明,保障機密資訊不外流。另外因節點只掌握在特定少數人手中,用戶能以極低的費用進行資料傳輸,甚至不需要任何傳輸費用。同時,因驗證者數量減少,意味著私有鏈的傳輸速度更快

聽起來私有鏈相較於公鏈占盡優勢,實則不然。

私有鏈中心化的特性,使掌握驗證節點的企業獨攬大權,甚至有權竄改區塊,安全性也僅依靠該企業來維持,故私有鏈的公信力未必高於公鏈。也就是說,私有鏈與公鏈所倡導的民主、權力分散並無關聯,它只專注於提供給外部企業獨立第三方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目前醫療區塊鏈專案 KitChain,其使用私有鏈來追蹤醫療用品的供應鏈,在不對外公開的前提下,允許其用戶查看這些用品的來源、輸送過程以及分發。近期多國政府正積極探索的「央行數位貨幣(CBDC)」,雖可能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運作,不過大多都會使用私有鏈的方式來完成,以便政府監督。


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

公鏈是去中心化的;私有鏈是中心化的。當一條區塊鏈去中心化程度在這兩者之間,就是所謂的聯盟鏈

聯盟鏈特色
聯盟鏈特色範例圖

聯盟鏈和私有鏈一樣不向大眾開放,限制訪問權的同時,保護機密資訊不外流。其與私有鏈的差異在於,聯盟鏈通常是由多個企業/組織共同營運,而不是由單一企業獨攬大權。聯盟鏈綜合了公鏈及私有鏈的優勢,也就是保護機密資訊、傳輸速度快且低廉,又同時是由多家組織/企業一同維護,非多數團體無法任意竄改區塊鏈數據,所以聯盟鏈成為了多數傳統企業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聯盟鏈最大的特色在於「權力制衡」,當多家組織/企業一同維護時,所有參與者都可以驗證內部傳輸的資訊,並因為單一團體無法任意竄改區塊鏈數據,聯盟鏈能夠確保權力是相互制衡的,為彼此打造值得信任的環境。

知名的聯盟鏈包含了由法國巴黎銀行、匯豐銀行等 12 家金融巨頭所聯合的 Voltron 專案;由科技巨頭 IBM 聯合 8 家大型銀行所創立的 We.trade 專案等,無一不是傳統企業中的佼佼者所領軍創建。

目前聯盟鏈的應用場景大多僅限於企業,與面向大眾、民主創新的公鏈有所不同,雖在幣圈討論度較低,但仍值得關注其商業價值。


總結

區塊鏈三大分類

區塊鏈技術至今誕生了公鏈、私有鏈與聯盟鏈三大應用場景。公鏈是開放給所有人參與的區塊鏈,其去中心化的特性,造就了民主的治理環境;私有鏈是由單一企業營運的區塊鏈,其掌握該鏈的所有發展決策;聯盟鏈是由多家企業共同結盟組成,彼此交互資訊的同時,保持權力制衡。

區塊鏈技術本身並不只侷限於加密貨幣,也非每個專案都圍繞在去中心化發展,希望透過本篇介紹,大家能更認識整體區塊鏈產業的樣貌。

 

歡迎加入〈鏈習生 LINE 社群〉,與我們一起討論唷!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獲利的 7 種方法,穩定收益、高收益應有盡有!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是什麼?虛擬貨幣是什麼?一文探索加密貨幣特性及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