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網站 statista 估計,全球約有 50 億人口透過網路與世界交流,但網路本身卻並不屬於用戶,而是被大型網路服務商、社群媒體企業所壟斷,換句話說,整個網路生態正被極少數的科技巨頭所掌握。

為了改變這個困境,Web3 作為一個新世代的網路概念被提出,許多企業紛紛加入 Web3 這個新興產業。究竟 Web3 是什麼?Web3 概念和我們現在的 Web2 網路有什麼差異?Web3 應用又有哪些呢?本篇將一一介紹。


Web3 是什麼?Web3.0 是什麼?

Web3 和 Web3.0 是相同的名詞,他們是一種網路發展的概念和願景,又被視為網路發展的第三階段。Web3 最大的特點是「去中心化」,也就是將網路服務的控制權分散,避免少數企業壟斷網路生態的現狀,創造一個更開放、民主的網路環境。Web3 是透過 區塊鏈加密貨幣NFT 等技術,將網路生態的所有權歸還給用戶,實現「還權於民」的理想。

更進一步地說,Web3 概念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 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Web3 的網路環境不再是由中心化機構(如:企業、政府)所控制,而是讓用戶和生態創建者共同分配所有權。
    .
  • 去信任化(Trustless):Web3 不需要透過「信任」第三方來搭建,而是透過不可竄改且能隨時被用戶驗證的區塊鏈所打造,將儲存與傳輸網路資訊的過程「去信任化」。
    .
  • 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任何人都有參與 Web3 的平等權限,不會因身份、種族、經濟狀況等個人因素而限制 Web3 的訪問權。
💡幣圈小知識: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就好比是透明的保險箱,被記錄下來的資料會被放在裡面,公開透明,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查看,卻無法隨意竄改,這是因為保險箱被用了密碼學的方式保護了起來;「鏈」則是扮演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讓任何人在讀取資料時能夠靠著區塊順序了解寫入資料的時間排序。

Web3 概念與 Web2、Web1 概念不同之處

We3 作為網路發展的第三階段,要了解它究竟為網路帶來什麼樣的革新,勢必要先簡單回顧一下網際網路的歷史。

  • Web1 泛指 1999 年之前的網路環境,當時人們只能閱讀網頁內的資訊,無法上傳、編輯個人頁面。用戶僅能查看與簡單的文字留言。
    .
    Cameron’s World 收藏了許多早期 Web1 網頁的樣式,不但用戶介面較為陽春,更重要的是,網頁本身並不提供用戶反饋、互動的管道。
  • Web2 是現有的網路環境,用戶可以在企業搭建好的平台上創作個人內容,與全世界的網民互動。可惜的是,這些資訊皆儲存在「中心化」的資料庫裡,企業擁有更改、刪除用戶內容的權利。
    .
    比如我們可以在 FaceBook 上發布貼文,評論他人的內容,並與平台用戶進行實時交流,但同時受到平台審查、管控。
  • Web3 將讓用戶創建的內容將儲存在區塊鏈上,而區塊鏈本身是「去中心化」的資料庫,所有網路參與者皆可透過 共識機制 一同維護。
    .
    區塊鏈本身不被單個企業所掌控,更具有不可竄改的特性,讓用戶內容得以保存資訊而不被更改或刪除,讓用戶真正「擁有」自己所創作的資產。知名區塊鏈有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等。
Web3 概念
Web3 概念與 Web2、Web1 概念不同之處

Web3 應用範例

透過區塊鏈技術驅動去中心化的願景,Web3 擁有許多在 Web2 世界裡無法做到的應用,以下將舉一些 Web3 應用的範例,讓大家了解 Web3 概念在許多前人的努力下,正在確實地改善我們的生活。

  1. 跨國轉帳
  • Web2:在傳統銀行用法定貨幣跨國轉帳,首次匯款需平日至臨櫃辦理手續,轉帳過程需經較昂貴且緩慢的 SWIFT 系統和人工審核,整體流程需 1~2 工作天。
    .
  • Web3:能夠透過區塊鏈直接進行點對點的價值轉移,以比特幣為例,透過加密貨幣跨國轉帳只要在網路上直接辦理錢包,無需身分認證,區塊鏈一週 24 小時全年無休,且最慢 10 分鐘內就會到帳,十分便利。

    Web3 應用
    跨國轉帳 Web2 與 Web3 差異範例

    .

  1. 借貸服務
  • Web2:在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我們需經專員數個工作天的財務評估後,才能從銀行借出款項,並定期償還利息
    .
  • Web3:透過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能使用程式碼來自動媒合借貸雙方,A 用戶可以借出閒置資金來賺取放貸利息,同時 B 用戶能抵押資產並借出資金,整個過程無需第三方中介(如銀行、政府)的參與,相當方便快速💡幣圈小知識: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智能合約是置於區塊鏈上的程式碼,只要智能合約上的條件被達成,區塊鏈就會自動執行特定的動作。智能合約有著自動執行且不可竄改的特性,因此在區塊鏈產業,只需要仰仗智能合約即可完成複雜的交易。關於智能合約,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多加介紹。 
    Web3 應用
    Web3 應用

    .

  1. 數位創作:
  • Web2:當我們將數位創作放到網路上時,原作者難以主張版權所有,容易被別人「複製貼上」、「抄襲」。
    .
  • Web3:我們可以為數位創作發行 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這是一種加密貨幣,但不同的是,每個 NFT 都是獨一無二且不可分割的。NFT 就如同「數位證書」一般,它可以作為圖片、影片、甚至是文章的數位標記,所以 NFT 也被人們稱為「數位資產」。
    .
    NFT 作為數位證書之所以可信任,正是因為其儲存於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無人能隨意竄改其資訊,可以讓大眾更好辨識「正版」。至今,台灣也有許多音樂、圖像 NFT 項目,像是吳卓源的〈Paris〉專輯、圖文作家洋蔥的〈OnionMeta〉。
    .
    更多 NFT 應用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

Web3 概念所面臨的挑戰

Web3 概念及 Web3 應用依然處於早期階段,在社群與項目方共同探索 Web3 各種可能性之後,目前 Web3 距離真正願景的實現,依然面臨著以下挑戰:

  • 去中心化程度:

知名區塊鏈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曾說過:「真正 100% 的『去中心化』只是一盤散沙,去中心化與中心化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非黑即白。」

去中心化/中心化之間的平衡,一直是各大區塊鏈與項目方的難題。

比方說,若一條區塊鏈去中心化程度極高,開發團隊每一項決策都需經過社群投票,勢必會造成開發效率低下,甚至做出錯誤決策;但若開發團隊一意孤行,違背社群意願,該區塊鏈就不符合 Web3 的願景。
.

  • 知識門檻:

在使用 Web3 應用之前,需要基礎的區塊鏈、加密貨幣相關知識,包含 創建加密貨幣錢包購買加密貨幣 等。目前許多 Web3 相關開發團隊(如:Reddit、LINE),正透過簡化使用者介面,消除用戶所需的知識門檻。
.

  • 政府監管:

Web3 的願景是「去中心化」,不受第三方機構(如企業、政府)所控制,但這同時也代表並沒有第三方能夠介入 Web3 並保護用戶權益,像是當加密貨幣被駭客盜取時,我們難以透過法律管道來取回資產。

與此同時,因 Web3 產業高速發展,各國政府其實也正在積極地制定監管事宜,以保護用戶與國家利益,但此舉又會影響到 Web3 去中心化的願景,因此 Web3 該如何面對政府的監管,也是目前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總結

本篇我們探討了 Web3 是什麼?Web3 與 Web2 的差異,更簡述了 Web3 運作的三大元素:區塊鏈、加密貨幣和 NFT,並簡單介紹 3 大常見的 Web3 應用,大家有興趣可以多加深入了解。

Web3 作為一個創新的網路概念,其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我們此時此刻,已經可以實際參與,甚至投資 Web3 賽道,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學習,更多關於 Web3 的科普知識,以及我們要如何投資吧!

 

延伸閱讀:區塊鏈是什麼?區塊鏈的由來與五大創新之處 

延伸閱讀:公鏈、私有鏈、聯盟鏈是什麼?區塊鏈的三大分類介紹

延伸閱讀:加密貨幣獲利的 7 種方法,穩定收益、高收益應有盡有!

延伸閱讀:【新手幣看】一文破解加密貨幣七大迷思